去年12月中旬以来,广东省在内的华南多个沿海城市海边出现大量“球形棕囊藻”,同时引发赤潮。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现象,通常由藻类等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,导致海水异常变色。这次赤潮的优势藻种是球形棕囊藻,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藻种。本次过程覆盖范围广,维持的时间长,深圳、广州、中山、珠海、阳江、广西北部湾、海南都发生了赤潮现象,目前已然浮现了近一个月之久。不过,自然资源部门最新监测显示,目前,赤潮发生面积已明显缩小。最近广东省包括华南三省区的天气都是比较好的,日照比较充足,很久没有下雨了,这种天气非常利于赤潮发生。罗军介绍说,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时间通常能持续一周到几个月,目前,此次赤潮发生面积已经处于减小趋势,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散。这个季节是球形棕囊藻赤潮的高发季节,但是接下来三到五月份,华南沿海就是夜光藻赤潮的爆发高峰期。专家这样认为,此次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,但会危害海洋生物。专业的人介绍说,此次发生的赤潮为球形棕囊藻,这种藻类球体破碎后的分泌物会覆着在海洋生物的鳃等器官上,导致这些海洋生物难以呼吸。同时,大量藻类繁殖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,导致水体缺氧,也会使许多海洋生物没办法生存。专家提醒,球形棕囊藻细胞内会产生溶血性毒素,会导致海洋生物中毒甚至死亡,并且赤潮死亡后分解也会产生有害化学气体。因此,现在核电会有一种拦截网,拦截海洋生物进入到核电取水口,密密麻麻的球形棕囊藻如果在核电区域聚集,就会对这个网产生堵塞。我们也专对于球形棕囊藻对于核电的影响开展了预测分析。